十七年前。
洛阳。
皇宫。
唐景书房。
唐景坐在椅上,手中握着一把长剑,时而半拔而出,盯着剑锋处默默出神,时而推剑回鞘,起身看着墙上那副地势图,视线停留在益州地界,若有所思,久久难移。
此时,一位官员模样打扮的人来到房外,示意门口的宦官。那宦官也便进到书房,向唐景请示道:“陛下,大司徒秦尚在门外求见。”
“让他进来。”
秦尚走了进来,冲唐景行礼完毕,站起身来,低着头轻声说:“陛下,林牧林渊二人已经离了洛阳。”
“哦,我的赏赐和封秩他们都没有接受吗?”
“陛下的赏赐,他们皆置于府中,一丝半银也没有带去,官印也都全部退还了回来。”
唐景听罢,背手转身,久久不言。
他倒不是没有预料到今天的局面,前几日林牧在殿上亲自对自己说明离意后,唐景还以为林牧只是对自己的封赏还不够满意,当即又加封许多。没想到林牧是真的去意已定,封金挂印,走的坚决。
“罢也,他们二人不愿在朝中做事,也便算了。”唐景低下头去,暗暗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。
一旁的秦尚听了,顿了顿口舌,随即说道:“陛下,微臣有一言。”
“且说。”
“按理说,在此番征战中,二人功劳最盛,陛下厚赏他们也是应该的,但是他们居然统统拒绝,名与财皆弃之,此非常人所为。试想一个人连财名皆不入眼,那他想要的会是什么呢?而且二人在军中威望,甚至比陛下还要高过不少,众将士唯他二人号令,此番回到益州,若是像陛下当年一般,奈之若何?”秦尚拱手俯身,略带担忧的说道。
“你说他二人会造反,绝无可能!”唐景大手一挥,语气坚决的否认道。
“陛下圣明,只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,这些年二人在军中笼络人心,广结党羽,朝中人士皆与其有来往,若论威望,比起陛下,只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。”
唐景听罢,用手来回抚摸着手中长剑,犹疑半晌,许久未言。
秦尚则继续说道:“再者,即便二人现在真无反意,可如此大才,放之边陲,山高路远,圣意难达,二人靠着过往威望,势必拥兵自重,迟早对大陈产生威胁,就算陛下现在龙体康健,二人不敢造次,可是若陛下百年以后,谁又能保证二人不会犯上作乱呢,到时候陛下也难以确保诸位皇子皇子有能力镇压他们二人啊,到时候这大陈姓甚名谁,臣不敢下想。”
闻言,唐景凝神冥思,他自己虽然是万般确信林牧二人绝无反意,不过秦尚说的也确实在理,现无反意,其后无乎?况且此番大陈建立,国君虽然是他,但是几乎明眼人都知道,功劳最盛的却是那林氏二人,天下之评价,二人威望远在自己之上,对初建的大陈而言,绝对是一大隐患。
“依你之见,朕该如何?”唐景默默抬起头,盯着地势图上的益州,目光中透出万般无奈,长叹了口气,犹疑的问道。
“微臣之见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为保大陈万世太平,此二人不可久留,应当趁其根基未稳,速速铲除,以绝后患!”秦尚抬起头,一双眼睛如饿狼般凶狠恶毒,斩钉截铁的对着唐景说道。
“可,我能有此番宏业,全是他二人的功劳啊。”唐景又犹豫起来,前思后想间,右手不住的来回抚着手中剑柄。
“陛下大可放心,二人此番回到益州,靠近边陲,异邦戎族聚居,可先派人于其回程截杀,再造一勾结外邦,意欲谋反的罪名,一来可绝天下人口舌,二来可借机铲除西南林氏,免却一大祸患,三来可以儆效尤,稳固朝堂!”秦尚一一罗列,言毕,俯身拱手,等候唐景示意。
唐景听罢,许久无言,只是默默抽出剑来,视线停留在剑锋上良久,望的出神。
秦尚没有再言,只是默默的等着,他知道,他会等到的。
果然,唐景在一次深深的吐纳之后,视线转移到一旁的书桌,眼神中露出一丝决绝,随后一剑斩下,桌子被斩落一角。
“秦尚,宣王钊进殿,朕有重任与他。”
“微臣领命。”
雍州。
长安城外。
长安太守崔烈得知林牧一行人途经长安正欲离开,于是亲自策马奔至城门口,准备相送。
这崔烈与林家渊源颇深,少年时曾和林牧林渊的父亲,也就是当时林氏一族的家长林逸闲交往密切,二人一同在洛阳太学求学,同居一室,亲密无间,互以兄弟相称。即至以后,崔烈走上仕途,林逸闲回到蜀中继承家业,二人都仍然互通来往,亲如一家。
林牧林渊驱马行至城门口,身后只有一辆马车相随,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
一行人正要离开,崔烈却是拍马赶到,身后似乎还跟着一人,林牧回头见是崔烈,于是便与林渊一道下马,向前做礼迎接崔烈。
崔烈来到二人跟前,也顾不上自己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,翻身下马,怒气冲冲道:“你们二人好不容易来了长安,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想走了,作何道理啊?”
林牧面含浅笑,儒雅温润的回道:“崔伯伯莫怪,牧儿想着伯伯公事繁忙,我又只是区区回家,无甚大事,便没再叨扰,若有惹怒伯伯的地方,牧儿先行陪个不是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