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宇和他的门生,以及晋南城里那些义愤填膺的读书人,非但没有从方修这里占到一点儿便宜。
反而以一种灰头土脸的方式,选择了向方修妥协。
但凡这一批士子还能记得今日发生的事情,之后都绝不再可能与方修作对。
毕竟这种被人捏在股掌之中的感觉,实在令人难以接受!
几天的时间。
方修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晋南城里的上上下下一个十分质朴的道理,那就是,不要与摄政王作对!
经历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。
无论是百官,还是士子,亦或是普通的读书人,都对这一点有了很深的体会。
因而。
接下来的一段日子。
整个晋南城都是风平浪静,再也没有发生别的乱子。
那些被革职的官吏,全都接受了现实,背起行囊离开衙门。
与此同时。
李邀月回到晋南后的第一道圣旨拟定了出来。
内容很简单,接下来的三年朝廷增开恩科,为帝国招揽人才。
整个大周的读书人得知这道圣旨,全都激动了起来,一个个的头悬梁,锥刺股起来,希望能在来年的恩科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。
紧跟着的第二道圣旨,同样是关乎读书人。
朝廷将拿出一笔银子,在各道修建完全免费的官学书院。
只要将适龄的孩子送来读书,可以免除一定的田赋。
相较于第一道圣旨。
第二道圣旨关注的人并不多,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。
但是李邀月心里却清楚。
方修来晋南,想要做的第一件实事,就是兴办这个完全免费的官学。
虽然这会耗费大量的银子,短时间内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效果,但方修仍旧坚持要这么做。
李邀月曾经升起过劝说方修的念头,但转念一想,即便自己劝说,方修也不会采纳,因而还是选择了沉默。
第二道圣旨颁布后的第二天。
李邀月在太和殿进行了她登基后的第一个早朝。
太和殿的正中间摆放着龙椅。
龙椅的旁边,略微靠前的位置,还摆放着一个雕刻着蟒纹的椅子。
身披龙袍的李邀月端坐在龙椅之上。
而方修则是坐在他的身旁。
这样的场景在几百年间可谓十分常见。
一般来说,年幼的皇太子登基,会有太后垂帘听政。
若是没有垂帘听政的太后,则是托孤大臣,坐在一旁,处理朝政。
方修的位置就是太后和托孤大臣的位置。
只是,新登基的女帝陛下并不年幼。
第一次早朝并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议论。
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结束。
百官行礼告退后。
太和殿除了为数不多的宫女和宦官,就只剩下三个人。
李邀月,方修,以及他的新任贴身侍卫,唐柔。
方修从椅子上站起身,伸展了一下老腰,看向李邀月,道:“这几日在宫里待的烦闷,陛下可想出去逛逛?”
李邀月轻轻的摇了摇头,表示拒绝。
方修道:“既然如此,就照陛下说的办,等会出宫后,臣陪陛下一起闲逛。”
“......”
李邀月听见这话,张了张嘴,想说,朕不想出去闲逛。
但是,注意到方修的眼神。
她立刻意识到,方修并不是没有听清。
他只是在装傻充愣。
就算自己说了,不想出去闲逛,他还是会说,陛下想要出宫。
不得不说。
她这个女帝做的和傀儡没有一点区别。
不过。
她能够成为女帝,本身就和方修想要扶持一个傀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。
“来人,为陛下更衣,孤要陪着陛下微服私访!”
这个时候,方修的声音再次响起。
几名宫女面面相觑,犹豫了片刻,还是低着头来到李邀月的跟前,小声道:“奴婢伺候陛下更衣。”
李邀月沉默了几秒,轻轻的点了点头,迈步走向乾清宫。
方修并没有跟上去,而是看向身旁的唐柔,眉头一挑道:“晋南不比长安,这里想要孤死的人很多,你作为孤唯一的贴身侍卫,等会出宫闲逛,得打起十分的精神。”
唐柔总觉得他这话另有含义,但却不知道有什么含义,因而只是沉默。
半个时辰后。
方修、李邀月以及唐柔,在影卫的保护下,来到了晋南城较为繁华的几个街道。
漫无目的的闲逛了片刻。
方修忽然开口道:“看来晋南的情况比想象的要好,百姓虽然谈不上安居乐业,却也能勉强糊口,经历半年的战乱,能维持成这样,已是不易,看来谢千还是有些本事的,算是中庸。”
说着。
方修停住脚步,伸手指向不远处的铺子,看向李邀月,眉头一挑,问道:“在这看到珍宝斋的铺子,有何感受?”
李邀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,看到熟悉的珍宝斋三个字,眸子里露出一抹恍惚之色。
某一瞬间,她竟是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。
毕竟,晋南的珍宝斋分铺,在装饰上和长安的珍宝斋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沉默了片刻。
李邀月突然开口问道:“你打算何时回长安?”
方修并不诧异她会提出这个问题,平淡的回答道:“等晋南彻底稳定下来,估摸着也就是三四天后。”
三四天后......
李邀月又一次陷入沉默。
不知过了多久。
她再次开口问道:“你打算如何处置我?”
方修听见这话,看了她一眼,道:“陛下是万金之躯,用处置这样的词,可不太妥当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