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统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,沈忆宸率领的驰援军抵达了熟悉的大沽海防口。
大沽千户章岩磊,面对这浩荡的大明舰队,现如今已经彻底麻木了。
如果一定要说心境上有什么变化,那便是对沈忆宸最初的畏惧警惕,变成了崇拜跟敬仰。如果没有当初福建兵马无召赴京,然后前往塞外驰援土木堡,现在大沽口还能不能插着大明的旗帜,恐怕都将成为一个悬念。
码头上面除了千户章岩磊外,还有原亲征军参将,现京卫指挥使俞华致,山东卫都指挥同知韩斌、十营团骑兵守备将军武锐等人,齐聚在码头上迎接着沈忆宸回京。
待到沈忆宸从甲板踏上码头上的那一瞬间,黑压压的单膝跪倒一片,他们纷纷行大礼道:“末将拜见沈督宪!”
沈忆宸离开京师的这月余时间,不仅仅是官场发生了巨大变化,军队同样如此。
南征军主力的到来,彻底改变了当初京师武力划分,靖远伯王骥超越了沈忆宸,成为了最有实权的统帅。提督各营兵马的于谦排在了第二,十营团在各布政司勤王军抵达后,同样完成了补缺跟扩编。
至于曾经京师三大营的编制,已经完全沦为了历史。
当然,朝廷对于靖远伯王骥的提防跟戒备程度,就远远不如当初的沈忆宸。
毕竟这不是王骥第一次掌控大明帝国的半壁江山兵马,他已经证明了自己对于皇室的忠诚,稍显不同的是这次半壁江山,从南方换成了北方罢了。
但是让韩斌等人感到难受的是,不知为何南征军跟勤王军,好像对自己这支最初抵达京师的驰援兵马抱有敌意,认为他们动机不纯,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忠君爱国。
除了南征军的敌意外,哪怕在十营团中,福建跟山东卫兵马,也遭受到了排挤跟区别对待。甚至军中盛传京师守卫战后,他们会第一时间遣返原籍,以防有不轨之举。
韩斌不知道这些言论怎么来的,毕竟以他的级别跟武将身份,远远触碰不到大明权力中枢。
他唯一能想到的点,那就是驰援军上面没有统帅罩着,才会被人看轻。现在沈督宪从辽东归来,自己等人也终于有了主心骨,看看偌大京师谁还敢说三道四!
“甲胄之士不拜,本官曾经说过的东西,这么快就忘记了吗?”
望着这齐刷刷拜倒一片的场景,沈忆宸并没有那种“万众臣服”带来的权力满足感,相反大声朝着韩斌等人呵斥了一句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呵斥韩斌等人愣住了,要知道这段时间京师高官多如狗,而且随着武将勋戚的大量阵亡,大多是让文官去节制诸营兵马。
导致无论是南征兵马还是营团京军,见到这么多绯袍文官,不管认识不认识,只能卑躬屈膝的行礼问好,生怕会得罪什么大人物,逐渐就养成了一种习惯。
毕竟相比较武将的粗放,文官更讲究这些繁文缛节,失礼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。
哪怕土木堡之变仅仅只过去几个月,以文驭武的弊端就已经开始慢慢凸显出来了,望着文尊武卑的方向急速前行。
“是,末将知错!”
韩斌等人大声承认错误,然后齐刷刷站起身来,朝着沈忆宸抱拳行礼。
见到这一幕后,沈忆宸脸上才浮现出一抹笑容,然后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臂膀,询问着近况以及将士们战后照顾的如何。
“受伤的弟兄们得到了妥善医治,阵亡的弟兄们也火化收殓了尸骸,等待我们归乡的时候就带他们回家。”
听到韩斌的回答,沈忆宸点了点头道:“好,到时候我会拨付一笔抚恤金过来,切记后续还要安抚好阵亡袍泽的亲人。”
“是,末将铭记在心,弟兄们都准备好回去了。”
“朝廷下达回乡旨意了吗?”
沈忆宸有些疑惑的问了一句,他接到的圣谕是即刻率领大军返回京师,从文字上表面意思理解,京师依然急切需要兵马回师,否则大军暂时驻守在辽东更为稳当。
另外成敬的私信中,也间接表明了景泰帝朱祁钰,需要沈忆宸率领大军回来对垒勋戚大臣,按理说不会在这种时候,自相矛盾的让山东福建兵马尽快回乡。
“呵,南征军跟勤王军那群人,压根没把我们当自己人看待。也不想想京师守卫的时候,是谁在与鞑虏们九门血战,现在仗打完了就翻脸不认人,觉得咱们是来造反的了!”
韩斌毕竟官至都司级别,已经有些官场的稳重跟隐忍,站在旁边的孟大却忍不住直言相告。
他本就是底层把总出身,当初沈忆宸视察福州三卫军营,就是孟大站出来当出头鸟,现如今成为了卫指挥使,却依然有着一股草莽气息。
什么?
听到孟大的话语,沈忆宸这时候脸上写满了惊讶,他本以为自己总督辽东这段时间,京师这些山东福建驰援军,将享受到功臣待遇,再也不会有人把他们视为无召赴京的“叛军”。
结果没想到一番血战下来,异样眼光依旧没有变化,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!
“大司马没有处理此事吗?”
沈忆宸面色阴沉的问了一句。
于谦为人光明磊落,他绝对不可能容忍自己麾下,发生这样的内部不和事件,得知后定然会公正处理。
“十营团并肩作战过的弟兄并没有如此,南征军跟勤王军不归大司马管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