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沈忆宸,我石亨这辈子没服气过谁,你配得上宰执天下!”
犹豫许久,忠国公石亨还是向沈忆宸说出了这么一句话,现在既然胜负已分,那么就可以抛开政敌的身份客观评价,对方的谋略、果敢、气度等等方面,均在自己之上,输的心服口服!
凭心而论,石亨认为自己站在沈忆宸的位置上面,必然会除之而后快,做不到程序正义按大明律论处。
“本阁部愧不敢当,另外还请忠国公放心,我会给尔等一个公正的评判。”
“谢了!”
忠国公石亨抱拳遥拜了一下,然后就潇洒转身在赵鸿杰的“押送”之下离去。
望着那魁梧的背景,在场文武百官心中感触良多,有唏嘘的、有愤怒的、有叹息的、有鄙夷的。唯独在曹吉祥的眼中,看到了一股不甘跟怨恨。
沈忆宸的强势表现,让忠国公石亨没有当场处死,变相打击到了自己的权势跟威严。日后朝堂内外两相双足鼎立之势,恐怕会成为历史,外朝元辅将一家独大。
可偏偏论权势、论威望、甚至是论兵马,自己目前皆处于下风。
宦官的权势是依附在皇权上面的,皇帝年幼是带来了好操控的好处,同样限制了权势的上限。
毕竟天子没有亲政,意味着皇权下放到了文武百官手中,相当于垂拱而治。没有了皇权作为依托,单单靠着司礼监掌印身份,权势又能大到哪里去?
随着石亨跟一种“叛军将领”押送离开紫禁城,之前还战云密布的奉天殿前广场,立马就恢复了一派祥和的场景。许多官员看到沈忆宸,脸上都流露出一副讨好巴结的笑容,但凡有点眼力价的人,都知道未来大明谁才是真正的“主宰”。
不过此时李达却悄摸靠近了沈忆宸的身侧,在他耳旁轻声说道:“向北,石彪率领入宫的宣大亲兵,我并没有赶尽杀绝,而是派人把他们从玄武门押送了出去。”
“你说该如何处置?”
李达是基于同为边军的身份,不忍同室操戈屠杀宣大精锐,但终究决定权是在沈忆宸的手中。
“做得好,先找一处地方关押,待我后面去处理。”
听到沈忆宸的话语不仅没有责怪意思,相反还夸赞了一句,李达这时候心里面才算是松了一口气。
原因是他很清楚沈忆宸如今身居高位,愈发的公私分明,连李达这个曾经的外院家塾老大,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敬畏情绪。
石亨的举兵“清君侧”平息,拜师礼依旧按照流程走了下去,沈忆宸之前接受了明良帝朱见清以学生礼跪拜,现在他需要用臣子五拜三叩还礼回去。
只见沈忆宸缓缓跪下向皇帝行礼的时候,明良帝朱见清没有意识到这是拜师礼流程的一部分,下意识抬手想要沈忆宸起身免礼。
不过就在他这个动作刚做出来,站在身后杭太后就把手搭在明良帝朱见清的肩膀上面,面对皇帝疑惑的表情轻微摇了摇头。
对于帝王而言,这不仅仅是回礼那么简单,还是一种对于臣子的凌驾。杭太后再怎么小户人家出身没有政治斗争经验,都能意识到刚才沈忆宸展现出来的影响力跟实力有多么恐怖。
曾以为忠国公石亨才是那个猖狂势大的权臣,现在看来很明显身为文官的沈忆宸更胜一筹,如果压制不住的话在野心驱使之下,说不定会更加肆无忌惮。
杭太后这个细微的举动,被曹吉祥敏锐的看在眼中,他铁青许久的脸庞露出一抹深意的笑容。这个大明江山除了皇帝之外,就不能被某个臣子给统治,其中就包括沈忆宸在内!
拜师礼虽然继续了下去,但是由于石亨起兵的这个插曲,终究还是缩减了许多流程。很快杭太后便用皇帝的名义,宣布整个仪式结束,并且把审判石亨之事全权交给了沈忆宸处理。
“退朝!”
鸣赞官一声高呼,文武百官山呼万岁,杭太后就牵制明良帝的小手离去。
不过在离开的过程之中,朱见清却不时回头望向站在原地的沈忆宸,眼神之中充满了好奇跟莫名期待。可能在孩童的心中,感受不到什么政治斗争的隐患,他只知道先生在关键时刻温暖了自己,莫名萌生出了一种亲近感。
面对皇帝的目光,沈忆宸嘴角挤出一道笑容回应,不管朝廷局势如何变幻,孩童终究是无辜的,哪怕他生于帝王之家。
石亨举兵“清君侧”的消息,仅仅半日就传遍了整个京师,很多老百姓得知之后简直惊讶万分,他们心中忠国公跟沈元辅都乃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大英雄,怎会出现这样的内斗场景。
随着消息一同进行的,还有事后清算工作,就算沈忆宸不想把事情扩大化,至少短时间内石亨党羽跟宗族亲信,终究还是军中不稳定因素,必须得保证京营中不再生出动乱。
不过让沈忆宸没有想到的是,曹吉祥那边拿到了皇帝的圣旨诏书,昭武伯曹钦凭借着平叛之功,晋升为昭武侯统领五军营,接管石亨最大一批兵马。
另外都督同知曹铉晋升为都督,接替了嗣子曹钦之前在三千营中的职位,这两项任命的颁布,让曹吉祥成为了石亨之乱的最大受益者。
并且不知道是真的皇命,还是皇家的平衡手段,亦或者曹吉祥利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特权欺上瞒下,他又安插了一大批曹氏宗族子弟进入了京营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