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忆宸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南征军将士,听着耳边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,嘴角下意识的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。
从自己入仕的第一天起,就始终记得一句话,叫做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对于沈忆宸而言,造福一方很简单,执掌整个帝国不出错却很难。他无法提前给自己的执政下达一个定义,但至少从目前将士跟百姓的欢呼中可以感受到,应该没有让大多数人失望。
不过很快雷鸣一般的欢呼声音就戛然而止,待文武百官分成两列站队整齐之后,紫禁城内响起了一片悠扬的钟声,一席明黄色的身影出现在午门城墙的最高点,他便是大明皇帝朱见清。
见到天子现身,在场的南征军将士跟京师百姓,全部都惊呆站在原地。要知道以往明朝受降献俘礼,一般都是在奉天大殿举行,亦或者是在社稷坛祭天。
《明史》中有记载的午门献俘,均是在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期间,其中最为盛大的一次,便是着名的“抗倭援朝”。从此这项仪式就被传承了下去,到了清朝每逢重要战事胜利,均会皇帝亲临午门主持献俘礼。
但这是明朝的明良帝时期,将士百姓们几乎都认为,主持受降礼的会是沈忆宸,完全没有想到天子亲临,哪怕朱见清仅仅是个幼帝,那股帝王自带的权威跟尊贵依旧无与伦比。
“拜!”
见到众人齐刷刷站在原地没有动作,鸿胪寺的鸣赞官站在城楼上高呼了一句。
这一声“拜”仿佛打破了时间停滞,只见午门广场跟护城河畔人影如同浪潮一般,齐刷刷的匍匐在地行五拜三叩大礼。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参观过后世故宫,亦或者在网络上看过图片的都知道,午门广场是独特的三面包围设计,就如同一个口字去掉了一横。
这种结构加上三面高高的城墙,天然形成了一个回音壁的效果,南征军将士整齐的山呼万岁,回荡在午门广场的空间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神圣感。
哪怕沈忆宸对于皇权并不感冒,此刻都感受到什么叫做至高无上的天子威仪。
站在城墙上的明良帝朱见清,他同样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,万民朝拜带来的心理跟视觉冲击,远远不是朝堂上数百名官员能比拟的。
同时除了规模上的区别,还有一种便是相比较中枢老臣的城府老练,午门广场的将士跟百姓情感更加直接热烈。他们为见到皇帝而振奋,他们为大明的胜利而骄傲,他们为荡平不臣而自豪!
“原来凯旋而归是这样的场景。”
明良帝嘴中喃喃的说了一句,可能他还无法完全理解征服麓川对大明的意义,但他已经能隐约明白胜利对于一个帝国的重要性。
“陛下仅是看到了一面,南征军还有着劳民伤财的另一面,前些年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。”
听到明良帝的喃喃自语,曹吉祥不顾触霉头贬低了一句。
先不说正统朝时期的数次征伐,从景泰朝始到今日的得胜回朝,朝野内外很难否决沈忆宸的功绩。
甚至可以这么说,没有当年沈忆宸僭越君权,给了靖远伯王骥永镇一方的承诺,压根就不会有今日的午门献俘,更不会彻底平定整个大明西南的边患。
这份功绩带来的自豪感,一旦感染了明良帝朱见清,那么就会让沈忆宸的形象在皇帝心中又上一个台阶。曹吉祥毕竟是跟随过王振的人,他非常熟悉幼帝面对亲近之人,那股亦师亦父的依赖心态。
这个位置,绝对不能让沈忆宸给取代!
“先生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,成大事者不拘小节,特别身为君王更要学会取舍,利大于弊即可。”
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沈忆宸教给明良帝,更多是他仕途上这一路走来的领悟,用生命跟鲜血换来的“慈不掌兵,善不为官”八个大字。
连大臣都是如此,更何况是执掌一国的帝王?
帝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,而是他的身份注定了不能拥有过多的私人情感,
明良帝的这段话让曹吉祥脸色瞬间阴沉下来,很明显幼帝心中的天秤,已经逐渐偏向了沈忆宸那边,这样下去哪怕自己内官的优势,都敌不过帝王师的头衔。
五拜三叩结束,宣展官捧着一面“露布”来到了皇帝面前,这就是礼部紧急筹备献俘礼的时候,临时写出来的“捷报檄文”。
内容是斥责麓川土司叛乱不忠,诈降不义,殃民不仁等等罪行,当然训斥完毕之后,就是赞扬大明南征军的英勇战绩,令四海臣服等等。
沈忆宸对于这种官方的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兴趣,注意力全部放在眼前的南征军将士身上。虽然是他秘密策划了这场献俘礼,但实际上时间紧急加保密缘故,沈忆宸并没有提前接见过这批大明虎贲。
某种意义上他跟皇帝以及文武百官一样,是第一次见证南征军将士的真实状态。
相比较北方边军的沧桑,南方边军的脸庞要更加消瘦,并且大多数布满了各种伤痕。这是长时间穿梭在深山密林里面,被枝条给划出来的疤痕,还有就是各种蚊虫鼠蚁叮咬的痕迹。
很多人都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,知道九边防线遭受的压力跟伤亡。事实上大明中期麓川这几场战役的伤亡数量,要远远超过除开土木堡战役的北方伤亡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