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要渡过眼前这道难关,起码需要筹款五千万贯,才能够善后。”崔君肃详细向皇帝与宰辅们说明为何需要这么多钱。
“此次大战,朝廷出动近五十万大军,其中直接调到最前线作战的就有三十多万,另有十余万部署到二线防御。又出动郡兵不下二十万,乡兵十余万,民夫一百余万。诸路战场,战死士兵一万余人,郡兵乡勇等数千。战马、坐骑、驮马等死者十余万匹。”
“战马等牲畜死伤可稍后补充,但阵亡和伤残将士却得马上发给抚恤和赏赐······”
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一场大战,宰相们朝中运筹帷幄,将军们前线指挥作战,可等打完了,才发现最麻烦的事情才刚开始。又是赏赐又是抚恤,这边还有几十万常备兵月月得发饷,日日得口粮。
皇帝内库有一千三百余万贯,愿意拔出一千万贯,已经是很难得了。可饶是如此,依然还有起码四千万贯的差距。
四千万贯钱,那可是四百亿个钱啊,一贯钱六斤四两,足两亿多斤,堆一起,绝对是一座巨大的钱山。
换成绢折成粮,那就更不得了,得是群山连绵。
当然,这钱虽不少,但对于那些权贵门阀们来说,又并不是特别的多了。哪家门阀没有个几十万百把万的家业?哪个能称的上士族的家族,没个十万贯以上的家业?
明朝有沈万三清朝有胡雪岩,都是富可敌国,中古世纪的隋秦时代,一样不少。
历史上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,身家就有三千万匹绢。而另位再造大唐的汾阳王郭子仪,一年的俸禄就有二十八万贯之多。
再比如唐高宗的时候,长安城有一个叫骆凤炽的商人,白手起家,后来家资千万,金宝无数,他曾经对皇帝说,拿他家的绢给终南山上每颗树都缠上一匹,树缠完了,他家的绢都还没用尽,可知道多有钱了。
当然,再有钱,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就好比皇帝积攒了一千多万贯钱,那也是有一个个庞大的皇家手工坊、皇家商队、皇家商铺等支撑起来的。
其它人更是数代甚至是十几代的积累。
皇帝若是下道诏令,说跟天下人借钱,就算那些人有钱,也不愿意借。明亡之前,崇祯找大臣们借钱发辽饷,可就连国丈都不肯掏钱,只借五百两,还是他女后周皇后从宫里送一千两给他,让他多凑些一起借给皇帝做个表率,结果这国丈却还扣下五百两,只借了五百两给崇祯。
但是后来闯军攻破北京,拷掠贵族百官时,却从国丈府里抄出了无数的金银。
人都这样,借钱没这么容易的。
尤其是朝廷借钱,别人会认为朝廷这是想要强制摊派索捐,这种事情各朝都常有,而这种借钱,尤其是跟战争有关的借款,基本上都是有借没回的。
罗成还是想的比较明白的,与其这样借,还不如搞的纯粹点,那就是当成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业。
这个时候,权贵地主豪强其实都喜欢做借贷生意的,盖因为利息高,这种金融业务可不是谁都能做,既得有钱还得有权有势,这样才能保证有放有收。
“就以朝廷的税收做为信用担保,发行朝廷债券,年息定为五分四分三分等,可以发行一年期、两年期和三年期、五年期的,总共发行五千万贯债券,以筹措资金。”
罗成受崔君肃的启发,决定发行债券。
债券这玩意在后世那是非常普遍了,各国都会发行,不但国家发行,甚至地方政府也发行,就连公司也一样发行公司债。
但是在这个时代,皇帝说出这样的一番计划后,却惊呆了一座宰辅们。
“债券?这是什么?”
“自然就是债务的凭据票券了,朝廷把印有借款面额的纸券盖上印章,做好防伪然后发行,让官员商人们前来认购。购买之后,朝廷得到借款,而商人保留这债券为借款凭据,到约定期限之后,再到朝廷兑换,朝廷还本付息。”
崔君肃觉得脑子转不过来,跟不上皇帝的节奏。
“朝廷借钱向来不会容易,现在还弄这债券,让人自由认购,会有人认购?”他深深的怀疑。
罗成微微一笑。
“年息五分,这个利息可不低,不管你有多少本钱,借给朝廷都能有这样的利息,难道崔相就不心动?”
民间借贷,虽然过去都有翻倍的羊羔息、驴打滚、九出十三归等,官府的公廨钱放贷也一度是八分息。
但是大秦立国后,严打高利贷,规定了过去的借贷,利息最多都只能到本金一倍,超出不算。而大秦立国之后,民间借贷则最多只能五分息,超出的朝廷不支持。
虽说这个律法出台后,依然会有高息借贷,可那已经是受律法禁上的,如果违律,那么一经查处,就要受到严重惩治,轻则罚钱,重则放贷的本钱没收不说,甚至还可能要处流放、财产充公之刑罚。
而现在朝廷借钱,直接开出了律令规定内的最高利息五分,同时朝廷借款数目巨大,直接就是五千万贯,而且还款期限还有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四种,最久也才五年就还。
对于手里有大量闲钱的有钱人来说,这样的债券确实是很稳定的,不用担心别人还不起。
不过,得担心朝廷不还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